常春月刊:
滋骨补钙,远离骨鬆骨折。
69歲張奶奶坐車時遇到小擦撞,全車人都沒事,只有她感到背痛。急診後醫師說先觀察,但2個月了,不只疼痛,也沒辦法走路;輾轉求診亞東醫院脊椎骨科主任鮑卓倫,終於透過手術重建塌陷的脊椎骨,解決神經壓迫,擺脫疼痛、恢復行走,只留下0.3公分小傷口。
女性停經後易骨鬆,小心骨折
女性在停經後失去女性荷爾蒙保護,加速骨質流失,如果沒有提早預防、治療骨鬆,隨著老化(尤其是七、八十歲)骨質越來越脆弱,不小心跌倒、輕微撞擊,甚至只是打噴嚏、咳嗽,都可能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。
「過去建議患者觀察6~8週,無法癒合才考慮手術。」鮑卓倫表示,因為傳統手術對老年人來說風險較大,治療評估比較謹慎保守;而現在經皮椎體成形術(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)只要局部麻醉,在X光透視機導引下,用1、2根骨髓針(約原子筆心粗細)由背部經皮穿刺,將骨水泥注射到發生骨折的脊椎中,就能增強椎體強度和脊椎穩定性,有效緩解疼痛,手術僅需10分鐘,骨水泥硬化只要15分鐘,當天就能出院。
微創手術,脊椎不必「開大刀」
「現在脊椎手術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『開大刀』,當保守治療無法改善症狀,手術能立即有效緩解患者8~9成的疼痛,術後很快就能恢復行動,積極降低因疼痛長期臥床所引發的嚴重後遺症,如肺炎、泌尿道感染以及褥瘡等等。」
鮑卓倫表示,骨水泥注射雖然有滲漏風險,但大部分是可接受的,造成壓迫神經、中風、肺栓塞等的機率僅2~3%。在注射骨水泥前,先以氣球擴張術撐開扁塌的脊椎,有充分的空間讓骨水泥能順利灌入,就能避免滲漏問題。
鮑卓倫建議,脊椎壓迫性骨折後,可先採取止痛、穿背架、休息等保守治療,但每1~2週要回診,如果X光追蹤發現脊椎骨塌陷、疼痛等症狀沒有改善,甚至越來越嚴重,應盡早動手術,才能避免惡化。
補對鈣質,預防骨鬆骨折
提早預防骨鬆,一定要注意補鈣和維生素D,基隆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東儀指出,隨著老化,不論男女都會面臨骨鬆問題,這時鈣質吸收量不足,情況會更惡化。根據國健署2005~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(NAHSIT)發現,國人每日飲食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量約為500毫克與300國際單位,而預防骨鬆建議攝取鈣質1,200毫克與維生素D 800國際單位。
「台灣為全球骨鬆骨折高危險區,但鈣質和維生素D的攝取量卻不到建議量的一半。」林東儀強調,成年人如果自覺無法從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,應額外補充鈣片,骨鬆患者更要補到足量,在建議量之內,不必擔心補鈣太多會有結石問題。
坊間鈣片選擇多,但僅有藥品級鈣片因執行相關臨床試驗標示有預防骨鬆適應症,1992年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一項針對3千多名停經婦女臨床試驗顯示,服用1,200毫克鈣質(磷酸鈣)與800國際單位維生素D的試驗組,與安慰劑組相比,治療達18個月可明顯降低32%非脊椎與43%髖骨骨折,並增加7.3%髖骨骨密度。林東儀表示,藥品的製程、效果有一定標準,透過醫師處方給合適病人,不僅確保安全,更能增加患者醫囑性。
此外,從年輕就養成運動習慣,尤其是負重運動有助強化骨質,中、老年後可減少運動強度,林東儀認為,70歲還是能用啞鈴,不用舉高,拿著也能增加身體負重;或快走、慢跑、登山都是好的選擇。
想了解更多補鈣資訊,請參考骨質疏鬆學會衛教影片
【內容出處:常春月刊 422期】
相关文章